
2023年,市园林和林业局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为己任,在“精、细、美、韵”上下功夫,乘势而上、奋力前行,努力推动公园城市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市办实事点上出彩、面上开花,市民生活打开新空间
太平山、浮山公园正式开放,老城面貌焕然一新。太平山中央公园建成7.9公里生态绿道,首次实现中山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榉林公园“四园融合”,新建花溪谷、桃源山语、彩虹栈道等景观节点40处。浮山主山体建成13.5公里环山防火通道(绿道),首次实现三区融合畅通。增加绿道两侧植物应用,提升绿道沿线植物和色彩多样化。大幅增加休闲健身、儿童娱乐等场所,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入园休闲健身娱乐需求。4月27日太平山、浮山环山绿道全面贯通并正式向市民开放,市民满意度达到99.4%。成功举办一系列“公园+”活动,提升城市公园功能品质。开展青岛首届城市公园节、非遗文化进公园、公园广播开播仪式、绿动青岛·太平山、浮山打卡健步行等活动150余场,30万余市民积极参与。
山头公园整治持续推进,利民工程深入人心。以“拆实墙、还绿景、通园路、便市民”为主,建设山头公园6个,综合公园(社区公园)19个。市北区齐鲁康体公园一期打造了松林栈道、时光花园、镜湖凝翠、云影清松、怀石景廊和童趣乐园六大景观节点,开放后获得市民好评。
口袋公园建设全部完成,推窗见绿落在实处。充分挖掘小区散乱空地、拆除违建后的腾挪空地建设口袋公园,将隐藏在城市角落的微小空间升级为适合公众日常休闲的载体。建成83个口袋公园,打造优美的生态空间和休憩场所,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成为周边市民热衷的休闲地。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休闲健身需求,建设改造符合适老化标准口袋公园68个。市南区江西路、泰州路等老旧城区的口袋公园为老城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和交流空间,助力老城区更新。
二、公园城市规划引领、亮点纷呈,城乡绿化焕发新活力
编制实施建设规划,公园城市建设标准日益健全。《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实施,提出“山海人城融碧湾,红瓦绿树公园城”的核心发展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海湾公园城市”。全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建设绿道100.4公里、立体绿化125处、林荫廊道51条。崂山区深圳路、西海岸新区江山路、即墨区营流路、莱西市北京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林荫通行环境,解决最后一公里遮荫问题。
合力推进科学绿化,全民义务植树氛围日益浓厚。完成新造林76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万亩。启动全市150棵濒危古树复壮工作,保护传承绿色文化遗产。线上线下共组织“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主题活动40余次,1000万人次积极参与。青岛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志愿者联盟荣获微尘公益之星(团体)称号。
着力解决市民难题,绿化养护精细管理日益规范。对太平山、浮山公园实施集中管理,规范园区秩序,提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努力把太平山中央公园打造成为全省公园管理典范、浮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市山头公园管理标杆。年初在全市启动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品质提升攻坚行动,解决树木挡光、病虫害扰民等居民烦心事1100余个。制定市区山头公园养护管理考核奖励办法和评分细则,提升山头公园养护管理水平。持续开展示范路达标路和园林式居住区(单位)创建评选工作。
三、资源保护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生态安全筑牢新防线
鼓励林长尽责,统筹园林林业资源保护监管。我市连续3年在全省林长制绩效评价工作中获优秀等次。首次运用总林长令形式,对春季高火险期森林防火工作周密部署。开展“林长尽责年”活动,进一步加强林长制体系和制度建设,更好发挥林长制总抓手作用,全面统筹全市园林林业资源保护管理。
加强内外联动,守护园林林业物种资源安全。进一步深化“内+外”“派+联”联合执法机制,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先后开展了“2023清风行动”“护槐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开展非法占用林地等行政处罚383起。编制我市陆生野生植物图鉴,记录陆生野生植物127科556属1210种。完成自然保护区本底调查、监测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加强森林公园和国有林场监管力度。
靠前监测预警,实现园林林业资源有效保护。实现立体化监测预警,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护、高山远程瞭望、地面视频监控和卡口管控“五位一体”的监测体系全面运行。在重点区域首次开展了无人机巡护,累计巡护1706架次,飞行时长766小时。2019年以来首次实现森林防火期内“零火灾”。加密监测手段,设立美国白蛾直控点150个,对全市176个易发生点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全市美国白蛾整体呈轻度发生。全市释放松材线虫生物天敌700余万头。
回应民生关切,推进各类保护地规划调整。《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已通过国家林草局组织的部际联席会议审查。科学合理调整崂山、艾山、大泽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整合优化成果并入了《青岛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按程序上报审批。全面梳理涉及风景名胜区项目基本情况、存在困难和问题,力争解决好经济社会和民生项目历史遗留问题。
四、绿色经济活跃有序、惠民富民,产业融合开拓新前景
以行业发展改革助力生态富民。开展青岛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工作。推荐申报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11个。西海岸新区积极开展美国山核桃良种培育、推广等林下经济产业。组织参加第十八届林交会,我市企业达成20余项合作意向,参展产品获得32个金奖、9个银奖。组织开展胶东五市林产品展销会,开展爱心助农社区行活动100场次,组织园艺市集110场次,积极引导园林林业领域生态富民产业发展。
以绿色文化赋能激发行业活力。精心打造樱花节、菊展、年宵花节和荷花节。组织青岛市第一届花境大赛,以“花境扮靓城市生活”为主题,打造步移景异、疏密有致的美丽花境,将公园城市建设与时尚、文化、艺术完美结合。承办第二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主会场活动,举办绿色发展线上主题活动,视频播放量超过233万次。开展绿色小使者、青岛自然教育主题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次,6000余名师生、家长积极参与。组织开展第二届精彩阳台宜人庭院评选活动和家庭园艺知识讲座进社区活动。召开公园城市文化座谈会。开展浮山风光主题摄影展、青岛市花卉精品展。
以严格审批监管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园林林业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要素保障10条措施,积极推进风景名胜区内重点建设重点项目行政许可。累计争取省林地定额303公顷,居全省首位。坚持建管并举,规范行业市场主体,助力企业健康发展,靠前介入,即报即审,提高项目服务质量。加强审批监管,严格办理占用林地、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植物检疫等行政许可项目。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办理政务热线、信访、政务督查、政民互动、民生在线等渠道群众反映问题4000余件,办理建议提案38件,努力提高落实率。
一年来,虽然取得不少进步,但与市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还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公园绿地功能不足,难以引入时尚业态;居住区特别是没有物业管理的开放小区绿化管理责任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
2024年,我局将注重规划引领、做优精细管护、加强资源监管、严抓安全生产、强化科技赋能,全面完成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贡献绿色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