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全省涉外法治建设工作会议暨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涉外法治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通报了全省涉外法治建设10个典型案例、25个优秀案例,青岛市申报的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推进相关工作的3个案例获评典型案例,市检察院、青岛仲裁委、青岛海关、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市中伦(青岛)律师事务所推进相关工作的5个案例获评优秀案例,获评案例数量全省最多;济南、青岛、烟台和省高院、省商务厅、山东大学作了典型发言。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委依法治省办主任王宇燕出席并讲话。
王宇燕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涉外法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统筹联动,强化组织实施,创新思路举措,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要充分认识加快涉外法治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加快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工作体系。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着力完善涉外法规和制度体系。要加强涉外执法司法,统筹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涉外执法司法协调机制,深化国际执法司法务实合作,增强我国法域外适用的实效性。要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建立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加强风险应对指导,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高地。要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指导,强化对外宣传,不断开创全省涉外法治建设新局面。
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办主任程德智以《创新平台载体 强化服务保障 以涉外法治新成效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为题,作了典型发言。近年来,青岛市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涉外法治建设开创新局面,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高起点布局,打造现代法务示范高地。矩阵式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集聚青岛国际商事法庭、青岛知识产权法庭、青岛海事法院审判区等机构,搭建涉外法律服务大数据平台,提供法律咨询、法企对接等服务1.5万余次,为5000余家企业提供“出海”法律服务。专业化赋能,提升涉外执法司法质效。组建“青岛海洋法治联盟”。迭代升级外籍人员签证办理、移民融入等“一站式”服务。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397件、标的额92亿元,成立全国海事法院首个自贸区审判区,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办案量居全省首位。全要素创新,优化涉外法律服务供给。“青法先生”服务团帮助企业止损挽损10亿余元。为2万余家外贸企业提供常态化合规法律服务,为168家重点外贸企业提供“一对一”合规法律服务。青岛仲裁委涉外案件受理数量居全省首位。3个案例入选“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典型案例。多领域发力,拓宽涉外法治交流合作渠道。举办“海湾国家投资与涉外法律服务交流会”等活动100余场次。与196个国家执法机构建立警务快速响应通道。司法协助案件受理数量居全省法院首位。
来源:青岛政法
编辑:李淑
责任编辑:李昊
审核:辛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