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文字解读】《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字体大小: 打印
  • 索引号 2550716569525210419
  • 主题分类 土地
  • 发布日期 2025-04-30
  • 2024年1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青岛总规》)。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化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实践。《青岛总规》是青岛历史上首个“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青岛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一、主要内容

    (一)明确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落实国家战略,明确青岛城市性质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门户、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围绕“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具有持久魅力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三)守护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水、森林、湿地、矿产、海洋等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科学确定自然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质量底线,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四)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的创新城市。建设创新集中承载区,打造创新产业园区,构建定位清晰、链条完整、高效协同的全域创新空间布局,为青岛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区域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中心提供用地保障。

    (五)营造幸福宜居的美丽家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配置的均衡性和可达性,打造安全、友好、舒适的城乡生活圈,建设蓝绿成网、设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湾区城市。

    (六)彰显山海连城特色风貌。以“时空全覆盖,要素全囊括”为工作原则,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系统完整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延山透海,城景相融”景观格局,传承“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色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国土。

    (七)建设安全韧性智慧城市。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双向开放的交通枢纽网络,预留重大设施廊道,建设集约高效、服务均等、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市政设施体系,优化防灾空间和重要防灾设施布局,构建全域防灾安全韧性格局,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应对重特大灾害。

    (八)塑造绿色开放活力海岸。贯彻“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整体要求,通过集约利用滨海产业空间资源,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保障现代海洋产业空间需求,促进陆海产业空间协同布局。实施海岸线分类保护和海岸建筑退缩线分级管理制度,有序开发和保护海岛,统筹陆海污染协同防治,形成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推动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九)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青岛都市圈,辐射带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多领域国际合作,强化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互联互通,深化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着力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十)建设可感知、善治理的数字城市。以青岛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基础,建设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加强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等全过程在线管理,实现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二、规划实施

    《青岛总规》是对青岛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要在总体规划的约束下编制,详细规划要遵循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青岛总规》已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以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Baidu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