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一以贯之坚持“1246”工作体系,即锚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总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和优化服务双轮驱动,聚力企业经营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公共资源配置、群众办事方便攻坚突破,扎实开展“党建固本强基、数字赋能增效、一线联企助力、法治基础夯实、市民中心服务提质、干部队伍作风锤炼”六大行动,叫响“在青岛·青易办”政务服务品牌,努力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中勇当排头兵。
一、以一流营商环境为牵引,加强集成化改革和差异化创新,全力推动青岛营商环境持续进位争先、彰显特色
重点坚持四个导向、健全四项机制:一是以满意率为导向,健全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以获得感为导向,健全以企业评价为主体的监测评价机制。三是以特色化为导向,健全以立足区域实际服务产业发展为使命的精准突破机制。四是以参与度为导向,健全以全社会共同参与为目标的协同共建机制。
二、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抓实抓细“四个聚力”,奋力打造智慧精准、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
一是聚力企业经营发展,在全周期惠企暖企上攻坚突破。
发挥全市商事制度改革牵头作用,高质量完成构建“一企一照一码”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深化高效办成“个转企”一件事改革,实现“个转企”一次办好。
深化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模式,持续放大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大为工作室平台效应。建成张大为数字工作室,打造跨区域、跨层级协同的定制化服务模式。
聚焦企业准入、准营、退出全生命周期,扎实推进登记注册数据动态监测体系改革试点,从结构、质量等维度综合分析企业发展活跃情况,为辅政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聚力重大项目建设,在全链条审批提速上攻坚突破。
发挥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牵头作用,全面推广开工、报装、验收“一件事”和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改革,探索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关联变更“一件事”、建筑业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关联注销“一件事”改革。
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要求,进一步发挥重大项目“金牌团队”作用,为每一个项目量身定制全过程审批服务清单,“一对一”帮办服务。
将重大项目审批服务链条从竣工验收延伸到投产运营,建立健全从服务建设主体到服务经营主体的工作转换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全市打造一批标杆型服务场景。
三是聚力公共资源配置,在全流程降本增效上攻坚突破。
发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牵头作用,出台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研究制定《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25年版)》。高质量完成农村产权规范化流转交易改革试点,推动农业产权交易品种、要素流转纳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持续完善“青易见”数字化评标系统,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投”改革、电子保函应用,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探索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打造“云开标”直播场景,增强公共资源交易透明度。
四是聚力群众办事方便,在全方位精准服务上攻坚突破。
建立健全行政审批服务系统“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在全系统再打造一批具有青岛特色“一件事”新场景。持续开展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总结示范推广活动。
健全从事项查询到办理申请再到结果反馈的全流程数字赋能体系,常态化开展线上政务服务能力体检,对网办率较低的高频事项打开分析、找准堵点,进一步提升实际网办件占比,努力让线上办事平台既能用又好用,广大群众既想用又会用。
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探索法律、人才、金融等增值服务入驻和集成办理。持续开展特色化、精准化周末专场服务,特殊群体定制化上门服务,延时错峰服务等,有效满足企业群众差异化办事需求。
三、以争当政务先锋为牵引,持之以恒开展六大行动,有力保障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深入开展党建固本强基行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一体推进机关党建和市民中心党建工作,发挥市民中心党委统领作用,多形式、多主题、多领域开展党建活动,让党建工作“活起来”。
二是深入开展数字赋能增效行动。扎实履行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职责,强化数字赋能和场景驱动,精品化、体系化、集群化打造“在青岛·青易办”服务品牌。
三是深入开展一线联企助力行动。健全常态化联系企业机制,在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深入开展“一线联企助力”活动。健全问题发现解决机制,实现通过解决一个诉求带动破解一类问题、优化一类服务。
四是深入开展法治基础夯实行动。对内持续健全政务服务事项内部监督机制,对外持续强化审管协同。动态调整首席审批服务专员队伍,充实听证主持人队伍,丰富多样化法治队伍建设。
五是深入开展市民中心服务提质行动。进一步深化对政务服务窗口单位政治属性的认识,发挥市民中心管委办牵头抓总作用,打造现代智慧“政务综合体”。全面加强市民中心安全生产管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牢安全生产、舆情防控、意识形态等一排底线。
六是深入开展干部队伍作风锤炼行动。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牢树实干实绩鲜明导向。健全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用好用足“青心分享”交流平台,“青锋学堂”学习平台、“窗口一线”实践平台,开展全员全周期学习,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